当前位置:笔趣阁>历史>秦时小说家> 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开源三策(求票票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开源三策(求票票)(2 / 2)

“当不负父王所望,不负郡侯所期。”


扶苏再次一礼。


“不辜负大王和本侯的期待,自然是好的。”


“将事情做好,也是为了你自己。”


周清单手落在扶苏的肩上,轻轻拍了拍,勉励道。


“是!”


扶苏颔首。


周清踏步远去,继续巡视整个阅览之厅,于将闾等人也是一览,事情做的中规中矩,不算显耀,也不算愚顽。


未几,在中央学宫待了两个时辰左右,便是车马归于咸阳,直入咸阳宫,太学的事情也要自己负责。


今日可以选定一下合适的宫殿。


……


……


“大秦一天下,军政文武要务更为忙碌。”


“入宫之时,闻卫尉所言,大王昨日宴饮之后,继续批阅政令近两个时辰?”


兴乐宫内,周清入内一礼,看向上首的王兄,尽管由着自己进献的丹药,身体上不存在问题。


可是这般日夜不息的操劳政务,精气神三元终究会不住消耗的,厅殿之内,亦是没有外人,唯有长史蒙毅一直在随伺。


“哈哈,寡人已经习惯了。”


“并无大碍,也并未感觉劳累。”


秦王政执笔批阅文书,闻王弟之言,莞尔笑道。


这样的日子……自己很喜欢,记得登位之初,自己想要这般的批阅政令文书,还做不到,所有的文书都落在文信候府邸中。


只有文信候挑选过的,才会出现在自己的王案上,虽如此……每一份文书自己都阅览好多遍。


而后冠礼亲政,大权在握,看着案上的一份份文书,秦王政甚至于能够看到,自己批阅后的文书,对于大秦每一寸土地的影响。


所有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。


那种感觉……很好。


文书交由他人处理,岂非……大权旁落。


王弟在整治四郡的时候,曾设立有政事堂,虽然可以令王弟闲适不少,却非自己想要的。


以王弟的手腕,可以掌控政事堂。


若是他人呢?


说不准还会被政事堂掌控,那就不好了。


“郡侯在咸阳宫北城行走近一个时辰,可有合适的宫殿入眼,以为添做太学所在?”


话锋一转,秦王政倒是询问着。


“已经有了。”


“咸阳王宫外围有一处宫殿闲置许久,名曰—素霞宫,乃是昭襄先王之时建立,后来因事便是荒废了。”


“玄清内外看了一下,很是合适。”


“只消少府将其整顿一下,便可使用。”


周清颔首,咸阳宫内的宫殿本来就是极多,近年来,王兄更是在咸阳宫的基础上,向着北方、东方延伸,以六国宫殿为模板,建造了数十座崭新的宫殿。


里面大都是一些六国宫人,女子居多,宫奴鲜少。


甚至于,那些女子现在也越来越少了。


近月来,随着五岭之渠的贯通,征伐岭南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拦阻,占领的低语越发之光,甚至于丝毫不逊色楚国之地。


那么大的土地,总是需要有人去镇守,去管理的。


凭借秦国的三十万大军,加上随从人员,顶多三四十万,放在江南,放在岭南,连一个水花都飘不上来。


是以,蒙武提议,三十万兵士就地通婚,同时迁移诸夏之民前往江南,尤其以女子居多。


女子善生养,多多养育,百十年之后,五十万人口可以化作一处数百万人的地域,数百万之人,对于江南,已然不是小数目了。


足以开辟数个重要城池节点,而后贯通一片,徐徐拓展。


何处迁移诸夏女子?


咸阳宫内就有许多,六国宫人、美人都迁移那里数千人了。


“素霞宫!”


“是那处宫殿,寡人知晓其名,那处宫殿乃是当时宫中有人生出病患,昭襄先王曾短暂停留的一处宫殿。”


“的确不小,而且很合适。”


“可行。”


“一应诸般,郡侯自行同少府商榷。”


“昨日,国府那边传来一份关于关中民爵、高爵之人越来越多的文书,郡侯也有知晓。”


“今日,又来了一份,这一份是来至关外河东郡的。”


“河东之地,昭襄先王岁月,便是将其纳入大秦掌控之中,而且那里历经韩赵两国治理,民户不少,田亩不少。”


“数十年来,有着秦国治下安稳,河东郡民户达到二十万户以上,民力也有七十万以上。”


“一郡之内的封爵之人不少,钱财、粮食都派出去甚多,有些县域的府库都空了。”


“这是一份诉苦的文书!”


秦王政拿起案上的一份文书,轻哼道。


单单只是诉苦也就罢了,关键是文书内的一些应对措施,自己有些拿不准,正好王弟过来了,念及此,将文书递给侍者,落于王弟手上。


“军士得封爵位,那些东西是他们应得的。”


“无论如何,那些军士的东西不能少,否则,秦国就要乱了。”


周清一礼,双手接过文书,打开一览,如果只是寻常的诉苦文书,应该不会令王兄如何,当别有内涵。


诉苦?


难不成准备不予那些兵士应得的东西。


那可不成!


大秦一统天下,什么都可以乱,行军打仗的老秦人不能乱。


“嗯?”


“这份建议……是河东郡的郡守杜陵上呈的?”


“提出的解决之法,倒是全面,依从中央学宫的开源、节流。”


“他总算还知道不能够节流。”


“开源之法有三。”


“其一:铸就半两之钱,从商贾手中购买大量粮食,同时也能够满足军士所需,也能够满足己身所用。”


“其二:借助河水,收鱼盐航运之利,允许商贾贩盐、贩茶,收取重税,弥补郡县府库空虚。”


“其三:允许商贾出钱购买土地、田宅,弥补府库空虚。”


“有趣!”


“这三种开源之法很是有趣。”


“大王以为如何?”


文书上的内容不多,可是令周清感觉有兴趣的很多。


比如这个开源三策。


合上手中文书,看向上首的王兄。


“寡人以为……,杜陵之策,并无不可用。”


有闻王弟言语间的异样,秦王政丹凤之眸微微闪烁亮光,开源三策自己从刚才就在思忖。


铸就半两钱,缓解郡县压力,有先例可寻。


不无不可。


向商贾收取重税,缓解郡县压力,也有先例。


不无不可。


诸夏间空旷的田地很多,商贾欲要购买?如果花非重金,缓解郡县压力。


不无不可。


与其说向自己诉苦,不如说是想要咸阳同意杜陵这三策,缓解郡县压力。


“杜陵这三策,的确可以解决河东郡暂时遇到的压力。”


“只是这三策,却非表面这般简单。”


“甚至于……这三策都涉及秦国根基,如若开这三源,大王以为会有何结果?”


周清觉得河东郡郡守杜陵的这三策……都很有针对性。


如若实施,眼前的压力可以解决。


之后呢?


继续开源。


那就不妥了。


请收藏:https://m.biq7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